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行銷元素之三:通路

01.郵局賣郵票的可能通路是什麼?

A:1.郵局(網路)→消費者 。2.郵局→書局→消費著 。3.郵局→書局→便利超商→消費者。

02.描述你在國內做二日遊所可能經歷到的行銷通路。

A: [交通]-1.出發自行開車(騎車)→旅館(民宿)→自行開車(騎車)歸途。2.出發搭乘(火車)客運→旅館(民宿)→搭乘(火車)客運歸途。

03.試舉出國內哪三家公司是兼具生產者及通路中介者。

A: 統一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泰山

04.你認為網路對購買高價品如汽車的通路有何影響?

A:-縮短傳統行銷通路,選購方便省時。

-品質疑慮(例-買新車變二手車或是拼裝車),取貨據點是否夠廣(例-台中買車要到高雄取貨),交易方式是否安全(例-匯錢取不到貨),交易時效(例-買車等一年後才拿到)。

05.面對中國廉價傢俱,台灣的傢俱業者應採何種行銷組合策略以因應?

A:面對中國價廉應映策略,1.提升設計質感。2.品質確實最好。3.售後保固

06.描述一中街的行銷通路之特色。

A:1.中盤→零售→商家→消費者。2.中盤→商家→消費者。3.(老闆自行國外批貨)商家→消費者。4.(創作商品)商家自產→消費者。

07.假設你要在三民路開婚紗店,你的通路策略會如何?

A:假如要開婚紗店基本上我不會再在飽和的市場競爭,所以不會開在三民路上,而就問題研究通路策略回答,建立優良品牌形象,設計針對目標族群,佔助公益活動。

08.描述你的網路購物經驗與其他通路之間的差異?

A:本人從未網路購物經驗,故無法比較網路與其他通路之間差異性,不過本人瀏覽過網路購物網頁,差異性可以想像網路購物花費時間較省,只須動動滑鼠輕輕點下,即將完成購物,只須事後轉帳匯款,等待郵寄取貨或是超商取貨。而其他通路就是需要親自當面交易,及花費一些時間與體力。

行銷元素之二:價格

01.《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A: 子貢問孔子:您有那麼美的玉,您是要將它藏在櫃子裡呢?或是要等到有好價錢能識貨者才要賣呢?孔子回答說:是要賣的,是要賣的,但要等到能出好價錢的人,我才要賣給他!第一個問題答案是孔子,因為子貢是以美玉來暗喻孔子,並且提出問題。第二個問題答案是懷才不遇,   有句成語說待價而沽,也就是出自於此。孔子將自己擬物,物品是等待好價錢來賣出的,而自己是等待機會,為世所用。孔子懷抱才能,卻未等到知遇之人來重用他,也只能待價而沽了。束為十脡,脩為脯,古相見時致送之薄禮。後事用於敬師之資 全意是:子曰:「只要自己願意學習,即使備了極薄的禮來見我,我也沒有不教誨他的。」

02.提出定價與其它3P密切關係例子。

A:4P是指-商品、價格、通路、推廣,商品價值與設計質感由價格反應,價格的高低影響產品對市場面銷售的定位通路,更也影響到此產品是推廣何種目標族群。
例舉LV-商品(精細限量)、價格(高價位)、通路(百貨專櫃)、推廣(時尚走秀舞台) 。

03.請以供需理論說明颱風過後蔬菜的價格為何會上升?

A:透過供需理論,簡單舉例蔬菜與價格就好比在蹺蹺板的兩端,基本蔬菜與價格(市場需求量)應當是一個平衡的(也就是蹺蹺板平行),假如天氣特好收成蔬菜量多(就是蔬菜那端上揚)相對供應過多價就下降(價格這端往下沉),遇到颱風天蔬菜產量少(就是蔬菜那端下沉)相對於供應不足價格拉高(價格這端網上揚),原因在於需求量不變,而產品不足導致價格上揚。

04.你認為在戲院以不同價位分出貴賓位及普通位,對營收會有何影響?

A:戲院不管貴賓席還是普通席看的片子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如果劃分出貴賓席或是普通席該如何執行,個人認為戲院無須分席,除非是大型看舞台劇或是歌劇院才須於此,而有何影響簡單說明就是以錢的量作為消費的門檻,價格高低等同於收入的影響。

05.你認為台中市的公車應如何訂價才合理?

A:目前台中公車上車價格$22,真的是高於其他縣市公車,而個人認為公車價格應該,依照里程數的油價加上座車服務費用,作為價格的考量。

06.描述你在網路銷售商品的定價經驗或你所觀察網路銷售商品的定價原則。

A:基本上都是商品定價便宜一般市場,然後加上託運費用就是你所購買的價格(託運費要看賣方是否有把此費用包含在商品價格),個人認為商品成本加上送貨又要獲利,而定價原則應該是包含前面敘述的三點加上時間處理費用,又要吸引消費者定價要低於市面價格,瞞麻煩的。

行銷元素之ㄧ:產品

03.產品生命週期與消費者對新產品採用過程有何關係?

A:「導入期」此期為消費者類型較偏向於對產品資訊敏銳者。

「成長期」這時期已有許多消費者知道此產品的存在了,在推銷的強力放送與多重優惠下,消費者開始對此產品感興趣,並評估是否要嘗試採用,而消費者偏向於勇於嘗試新品者。

「成熟期」這個時期是產品在市場上的飽和期,消費者對產品也相當的瞭解,相對也產生了許多的同業競爭對手,造成價格競爭,此時因消費者對產品需求已到達最高峰使用者也較多。

「衰退期」因產品需求已過最高峰而呈現衰退的象限,等待新開發產品取代,而逐漸被淘汰,故此時期的消費者對資訊較落後。

04.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採用過程在其他社會行為上是否有相似的例子?

A:個人認為因人而異,「導入期」- 充滿好奇、沒聽過,「成長期」- 嘗試看看、沒有興趣,「成熟期」- 我需要它、不需要,「衰退期」- 有沒有新產品,也許需要。

05.如果一個人是產品,本篇內容來進行產品策略是否依然有效?

A:個人認為有效,例舉明星、歌星、藝人,剛出道大眾沒見過這號人物,介由媒體宣傳與介紹,大眾漸漸得知,此時加強曝光於電視、廣播、公開場合以及歌曲MTV出現頻率,參加錄製綜藝節目藉此推廣亮相,讓大眾對此藝人產生興趣,讓欣賞此藝人去買他的唱片。